2023-02-21 14:49:26
建国十周年庆典,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国宴,宴请和我国交好的各国领导人。据网上公开资料显示,为了保证宴会万无一失,举办宴会的时候,在天花板上还藏了50个人,那么这些人是什么来头?为什么会藏在人民大会堂的天花板上呢?
本期来一一解答,人民大会堂是我国举办重大会议、宴请的重要场所,是我国设计师呕心沥血的杰作,于1959年九月份建成,历时十个多月。坐西朝东,长约336米宽约206米,高14.5米,建筑面积达到了17.18万平方米,比故宫还要大。人民大会堂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它的天花板顶棚,顶棚的中央是五角星的红灯,红灯四周还制造了70道光芒线和40个葵花形状的花灯,以及500多个满天星的灯,用这些灯饰营造出恢弘气派的礼堂。
在建造之初,计划用钢材构造,但是当时我国的钢材产量不足,所以后来经领导人协商,换成了木龙骨架,然而,这也就留下了火灾的安全隐患,最后怎么解决呢?继续往下看。1959年10月,为了庆祝建国十周年,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国宴,这是中国第一次面向世界宴请各国的领导人有利于展示我国的良好形象。经过初步核算,80多个国家的贵宾总人数接近5000人,按照十人一桌落座,意味着人民大会堂必须摆放500多张圆桌。
如果在人民大会堂开会,能坐下多少人呢?据网上的公开资料显示,人民大会堂可以同时容纳1万多人开会,但是开会的座位摆放和宴请又不一样。1959年建国十周年之际,为了宴请世界各国领导人,如何布置能够容纳5000多人吃饭的会场,就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其次是菜品,既要符合中国特色,又要参考来自世界各国友人的口味。
当时,国家领导人亲自指定北京饭店总管郑连福来负责,由周总理亲自把关,修改十余次之后,才终于敲定。为了能够更好的招待国际友人,郑连福还自学了多门外语,带领着服务员一遍一遍的排练上菜走位,为的就是在最终那一刻,在世界面前展现大国风范。但当时通讯不发达,不像现在可以人手一个手机,发生紧急情况,如何指挥服务人员成为了第三个难题,愁的郑连福夜不能寐。有一天上下班路上,他看见很多人都在等红绿灯,突然得到了启发,于是命人在人民大会堂四个方向都安装了信号灯,用信号灯的颜色来表达指令,统一指挥会场的服务人员。
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员在信号灯的指示下,加上反复练习,服务员们表现的总算是像那么回事了。但就在这时候,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个安全隐患,就是人民大会堂上的木龙骨架,和地面的木质地板。如果不幸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那不仅仅是在世界人民面前丢脸的问题,更是人命关天啊。但是已经临近举办国宴的时间,又该怎么办呢?
临时更换会场还来得及吗?此时,在北京能够找到一个像模像样容纳5000人就餐的地方很难,最后经过大家的商讨,决定在国宴开始之后,安排50个人带上消防设备,待在大会堂的天花板上,全程待命,一旦发生火情,在最短的时间内扑灭。
宴会开始后,各国领导人相继落座,正连服和服务人员按照之前演练有秩序的上菜,他还时不时的四周观察有没有电线起火。然后只听见砰的一声,外场的警务人员连忙冲进来,最后发现是厨房里出了问题,因为一名厨师操作不当,把锅炸飞了。
而此时,人民大会堂中周总理正在演讲,讲到精彩之处,嘉宾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热烈的掌声盖住了厨房里的动静。幸好,当时也没出现什么意外,国宴顺利举办,人民大会堂也给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现了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和大国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