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4 20:09:12
2008年,只见一行穿戴整齐的人围坐在一张桌子的面前,有的吃着早餐,有的正襟危坐,表情都非常的严肃,好像在讨论着什么非常严重的事情,他们表面上都是一片和气,但是却各个心怀鬼胎。
当时,身为俄罗斯领导人的普京一心只想要回利比亚所拖欠的钱财,而利比亚的领导人则在心中正盘算着如何说服普京放弃这笔拖欠已久的欠款。
很多人都认为普京与卡扎菲此次的会谈将会进入一个僵持的阶段,甚至还会发生一些争执,但是很快事情的发展方向令很多人都大吃一惊。
因为普京竟然放弃了讨要45亿元的欠款,打算只要回一个亿,虽说一个亿并不是小数目,但是与四十六亿元相提并论,那简直就是微乎其微。
都说欠债还钱,杀人偿命,古往今来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那么普京为何在和卡扎菲吃过一顿早餐。
经过一场会谈之后,他就会选择改变主意,在这一过程中卡扎菲到底说出了哪些让普京动摇的方案。
这个方案的内容到底是什么,竟然能让普京选择退步,这笔欠款又是从何而来呢?
得罪五常国,死状惨不忍睹
那是在2011年初,利比亚发生了一场名为“愤怒日”的暴乱,人民群众纷纷上街游行,大家都表示要将当时在位的领导人,也就是今天的主人公卡扎菲,放下手中的政权下台。
而此时此刻的联合国安理会也没有闲着,五大常任理事国纷纷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态度,其中中国和俄罗斯都选择了弃权。
而美英法这三个国家纷纷表示同意,在经过其他十五个国家的表态之后,最终达成了统一的意见。
于是美国和法国就对利比亚的各个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
很快,在2011年10月份的时候,反对派武装基本占领了利比亚的各个地区,而在10月22日的时候,身为利比亚的领导人卡扎菲在苏尔特被俘获。
当然,卡扎菲被俘获这还不算最惨的事情,最惨的则是卡扎菲的死状以及离开人世之前所受到的折磨。
当时卡扎菲被俘获的地方是在苏尔特的一个废弃下水道中,被俘获之后,苏尔特遭到了非人的虐待,他的头部和腹部都遭到了击打以及连环枪击。
更重要的是,在卡扎菲离开人世之后,他并没能顺利下葬,反而将其遗体冷冻在一处肉类的冷冻库中向市民进行展览。
也许,这对于一个曾经为国家领导人而言是莫大的耻辱。
直到10月15日的清晨时分,利比亚执政当局“全国过渡委员会”才将卡扎菲的遗体埋葬在了一处秘密地点,而他的几个儿子被禁足的禁足,牺牲的牺牲。
这时,大家一定会问,为何卡扎菲身为一国领导人会落到如此田地呢?这一切还要从卡扎菲的性格和为人说起。
卡扎菲出生于一个普普通通的游牧家庭之中,虽说家中的经济情况一般,但是和卡扎菲却非常的争气,他曾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利比亚大学的历史专业。
后来,他又进入了班加西的军事学院学习,这两段学习经历为卡扎菲在后来登上国家领导的位置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在完成学业之后,卡扎菲在1963年的时候进入了昔兰尼加卫队工作,在工作期间,卡扎菲踏实肯干,赢得了领导的赏识。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卡扎菲在利比亚的推荐下进入了英国皇家军事学院进修,在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努力之后,年仅二十七岁的卡扎菲俘获了民心,推翻了利比亚的伊德里斯王朝,成为了利比亚的最高领导人。
在卡扎菲成为国家领导人之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那就是收回来一个占地面积极大的美军基地。
这个基地对于美军而言极为重要,他不仅收回了基地,而且还对基地内部的六千多名美军进行了驱逐,正是他们的这一举动,彻底得罪了美国。
当然,对于这些美国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美军就联合英法两国开始对利比亚进行报复行动。
而此时此刻的卡扎菲决定和苏联统一战线,一起对抗美国,而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恰好处于冷战期间,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对于卡扎菲的示好表示接受。
但是他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并不是非常的愉快。
卡扎菲狂妄自大的态度得罪了很多苏联的高官,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很多家底,虽说俄罗斯和利比亚之间有一定的交际,但是由于当时俄罗斯自身发展情况的影响以及当时卡扎菲公开支持车臣分子的行为彻底让自己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恶化至极。
因此,在各个常任理事国在制裁利比亚的时候,俄罗斯并没有选择插手,甚至选择偏向制裁的一方。
而此时此刻的利比亚与我们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并非我们所想象中的那么和谐,但是卡扎菲的一系列狂妄操作又一次得罪我们国家。
当时卡扎菲最过分是带领着三百多人前来我国访问,试探我国的底线。
就这样,利比亚在卡扎菲的带领下将五大常任理事国得罪了遍,因此,在他遭遇困难之际根本没有哪个国家愿意为他伸出援手,落得一个尸首被示众的下场。
一顿早饭,搞定巨款欠债
虽说卡扎菲狂妄自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卡扎菲的确拥有狂妄的资本。
他曾经用一顿简简单单的早餐搞定了一笔巨额钱款,而被搞定的债主则是大名鼎鼎的普京,那是在2008年4月初的时候,普京一行人来到了黎波里,此次前去利比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向卡扎菲讨回一笔高达46亿的欠款。
当然,普京此次出行的目的,卡扎菲的内心就如明镜一般。
因此,一行人在见面之后,卡扎菲想尽办法拖延时间。
他与普京谈起了过去与苏联之间的深厚情谊,说尽了各式各样的客套话,但是对于那笔巨额欠款卡扎菲却选择闭口不提。
面对卡扎菲的这种态度,普京的内心深知这笔钱还必须由自己提起。
于是,在第二天的谈话的过程中,普京就提起了这笔高达46亿元的欠款,可谁知卡扎菲在听到这笔欠款之后,他表现得非常淡定,并没有多说什么抱歉之类的话语,反而反其道而行之,邀请普京与自己一同共进早餐。
面对卡扎菲的盛情邀请,普京也不好拒绝,于是两人便在一行人的陪同下进入了卡扎菲用早餐的帐篷之内。
在帐篷内,每个人的表情各有不同,每个人都心怀鬼胎。
没过多久,身为负债人的卡扎菲,首先主动向普京表示了自己的宏图大志,他表示他决定在未来建设一支可以和以色列以及美国人的现代化军队。
不得不说,卡扎菲的这句话让普京的内心非常开心,因为卡扎菲的想法就是普京最想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此事对于俄罗斯而言可谓是利大于弊。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不仅仅能够买到利比亚的军火和丰富的石油资源,更重要的是多了一个盟友,多了一个反美政权的国家。
因此,在这些利益的面前,区区四十六亿元对于普京而言已经不算什么了。
于是他便对卡扎菲表示,愿意免去46亿元中的45亿元,利比亚只需要归还一亿元即可。
就这样,在双方达成一致的意见之后,便开始了一系列的谈判,最终俄罗斯的大部分企业都进驻利比亚,同时也签定了高达三四十亿元的军售,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与石油能源相关的项目,其价值高达二十亿元。
不得不说,这样的解决方式完全可以用双赢来表示,但是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本以为此次计划会非常完美地进行下去,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计划还没有进行多久,美国就爆发了次贷危机,紧接着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在这种情况下石油的股价受到了影响,其价格暴跌,在这种情况下身为以石油为主要产业的利比亚血本无归。
而俄罗斯与利比亚所签订的条约也就无法实现,甚至就连剩余的一个亿都无法归还。就这样误打误撞之下,利比亚逃过了四十六亿欠款。
不得不说,卡扎菲虽说生性狂妄自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在外交上的确是有一定的能力也具有自己的特色。
要说卡扎菲的外交特色到底是什么呢?这还要从他坦诚直率的性格说起,要说卡扎菲的性格有多坦诚,例如在1988年在阿尔及利亚举行的一场阿盟首脑会议上,卡扎菲的右手上戴着一个白色的手套。
很多人都对他为何戴白色手袋的行为充满了好奇,为此他特地解释道这是手套就是为了不和美国的走狗握手,不得不说,这番话在当时是很多人都不敢去说的。
也许,卡扎菲正是凭借着身上的这个股劲,顺利将称之为大帝的普京说服,将一大笔巨额欠款化为一张锲约。
这时,大家一定对这笔巨额欠款出处感到非常的好奇,想要知道这笔欠款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为何金额会如此之大呢?
追根溯源,巨款从何而来
其实,这边巨额债务还要从冷战时期说起,当时的苏联还没有覆灭,在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在世界上数一数二,再加上苏联对发展第三世界具有强烈的热情。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就会选择向很多需要援助的国家伸出了援手,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以及先进武器设备的援助。
不得不说,苏联的这一行为在当时与美军之间的行为形成了非常鲜明的的对比,毕竟当时的美国虽说对一些国家给予了援助,但是那些都是有限制的,与苏联的慷慨大方相比而言,那是无法去相提并论的。
就这样,在冷战期间的几十年之间,苏联共援助的国家有几十个,其金额高达1500亿元,当然除了这些金钱之外还有一些物资上的损失。
也许,苏联的最终会在冷战期间败下阵来,这和他们无节制的援助有着一定的关系,而利比亚在当时也是被苏联的援助的国家之一。
当时,对于正处于冷战期间的苏联急需要一些可以反对美国的支持者,而此时此刻的卡扎菲也看到了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的用心。
于是他便主动找到了勃列日涅夫,并向其表明了自己的需求,而此时的勃列日涅夫认为两国之间的立场一致,于是他就用四十亿元的无息贷款给了利比亚。
其实这笔欠款本来是要在八十年代之后就要开始分期归还的,直到九十年代还清,可谁知身为石油大国的利比亚却迟迟拖欠不还。
直至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利比亚也没有向苏联归还欠款。
苏联的解体对于卡扎菲而言算得上是一个好消息,毕竟在这种情况下这笔欠款就不再作数,但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笔欠款却被继承苏联大部分财产的俄罗斯所惦记上,就这样,要这些欠款成为了当时俄罗斯的主要任务。
其实,与利比亚对待这笔欠款的态度相比较而言,其他欠款国家的嘴脸更是令人可憎,有的欠款国家选择各种方法进行逃避,有的国家则选择厚着脸皮赖账,死活都不肯承认,其中埃及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虽说利比亚的这笔欠款最终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双方达成了一致的协定,但是随着卡扎菲的离世,所签订的锲约以及那笔钱款也就不了了之。
虽说卡扎菲是一个草莽英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笔欠款的处理上,他的这种方式的确算得上是非常的妥当。
但是奈何造化弄人,他身上坦率的性格为自己招来了太多的强敌,因此,利比亚的死也算得上是一件必然的事情,而普京心中的如意算盘也就此落空。
正所谓人无信而不立,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我们始终都要信守承诺,切不可为了一己之私,就选择背信弃义,毕竟诚信与守诺是做人最基本的本分,也是一个国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