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2021-02-23 17:44:00

赚钱

原标题:大象: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原创 诗字画 东方卫视诗字画

提到大象,我们很容易会想到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想到东南亚的热带雨林,甚至是广袤的非洲草原。

但许多朋友也许并不知道,在商朝之前,大象曾经在我国遍及漫衍,最北甚至到达了黄河流域。

河南安阳殷墟曾经出土过大量的大象骸骨,以及用玉石和青铜制作的大象造型的艺术品,这些都证实大象其时在中原地域是非常活跃的。

那究竟产生了什么,让大象从黄河流域消散了呢?据气象学家研究,其时中原地域温度比现在要高,属于亚热带天气,适合大象生存。

而到了约莫西周时期,中原天气产生巨大的变化,由温暖多雨变得严寒干旱,因此大量的野生动物渐渐向南迁移,这当中就包括大象。

我们都知道一个故事叫“曹冲称象”,出自《三国志》,故事中的这只大象是孙权送给曹操的礼物。

这说明约莫千年之后的三国时期,大象在曹操所在的黄河流域已经见不到了,而在孙权所在的长江流域也算稀罕之物。那再往后,大象的生存之地渐渐南迁,到了岭南和云南等地了。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这阕词,创作于五代时期,其中就写到了岭南地域的大象。

南乡子

(五代)李珣

相见处,晚晴天,

刺桐花下越台前。

暗里回眸深属意,

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这阕《南乡子》是五代前蜀词人李珣的作品。据史料记载,李珣的先祖来自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一带,厥后随李唐皇室改了姓,并定居在四川。

李珣诗词俱佳,还精通医理,而且和其时在中土的许多波斯人一样,善于做买卖,谋划过香料和药材买卖。

唐朝末年,广州已经是非常紧张的通商口岸了,李珣做买卖到了这里,对当地的风土民情都有所相识,并写下了十七阕《南乡子》,记载自己在岭南的生活。

今天这阕词讲了个什么故事呢?词的第一句就交接清晰了:这是一个关于相见的故事,时间是一个天气晴好的薄暮,所在是越王台前盛开的刺桐花下。

日暮天晴、繁花盛开,在如许优美的情景之下,故事的女主人公出现了。只见她悄悄回眸,纵然是瞬息之间,依然可以看到她眼神中饱含着深深的情意。

她装作不经意地遗落了头上佩戴的一双翠羽,然后避开众人,匆匆骑着大象趟河离去了。

女主人公刚一出现,就匆匆离去,不由得让我们对此前的相遇产生遐想。

那一定是一位丰神俊秀、仪态翩翩的少年,就在擦肩而过、四目相对的瞬间,两颗心的心弦被骤然拨动,万千情愫涌上心头,于是才有了词作中的这一幕。

岭南一带自古就是百越之地,从太古的时候,大象就在那里生存繁衍,象崇敬渗出到百越族生活的各个领域。

李珣笔下的骑象少女,无疑就是其时岭南一带奇异风景与人情风物的完善联合。而她偶遇的那位翩翩少年,大概就是才气横溢的词人李珣自己吧。

中国人崇尚大象,由于“象”的读音与“祥瑞”的“祥”谐音,因此为它赋予了独具特色的吉祥文化,好比古代造型艺术中常见大象驮着宝瓶的形象,就被称为“太平有象”,寓意国度安定、社会富饶。

除此之外,还诞生了不少与大象相干的礼仪和演出活动,“洗象”就是其中的一项。那我们接下来就通过一幅宫廷画《乾隆天子洗象图》来相识一下。

▲《乾隆天子洗象图》 清 丁观鹏

纸本设色 132.3cm×62.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描绘的是一处溪流婉转的水岸边,几株古树远近漫衍,流云雾岚环绕其间。

画面近处的坡岸边,人们正围绕着一头白象,为它洗濯着身体,而白象则表露出一副舒服的神情,眼光望向椅子上端坐着的一位中年男子,据说这就是扮作普贤菩萨形象的乾隆,而在释教传说中,白象正是普贤菩萨的坐骑。

据记载,“洗象”的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其时,来自东南亚各附属国的使臣经常向元朝纳贡大象,在元多数专门设立有“象房”,每到酷暑伏天,就在积水潭中洗象,引来大批的黎民围观。

厥后渐渐就演酿成了一项民俗活动,在每年的六月初六举行,而这幅《乾隆天子洗象图》就是这个节令习俗的反应。

乾隆似乎对这幅“洗象图”非常钟爱,在故宫所藏的另一幅宫廷画《弘历观绘图》中,它又以“画中画”的情势再次出现,画中的乾隆正在赏古品画,而眼前睁开的正是这幅“洗象图”。

▲《弘历观绘图》 清 郎世宁等

纸本设色 136.4cm×6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汉字中的“象”字,已经从特指大象这种动物,延伸为指代自然界万物,于是有了物象、形象、气象、万象等等如许的说法。

而老子甚至将“大象”引申为无形无象的“道”,也就是“大象无形”。大象,从一种祥瑞的动物,变为天道的代名词,成为传统哲学思想的一部门,为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原标题:《大象: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阅读原文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高碑百科网版权所有